健康常识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-> 健康常识
“惊蛰至,万物生”,惊蛰养生做得好,一年不往医院跑!
“惊蛰至,万物生”。3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“惊蛰”。

惊蛰时节,春雷渐起,震醒了冬天藏在地下的动物和昆虫,让它们陆续出来活动,也就是古语说的“春雷惊百虫”。




“惊蛰”过后,气温和地温都在不断升高,土壤解冻,春风化雨,因此,自古以来我国农民就认定“惊蛰”是春耕的开始。

俗话说,“惊蛰养生做得好,一年不往医院跑!”惊蛰前后,虽然气温升高了,但空气湿度并没有明显增大,人们还是会感到干燥、易上火。惊蛰节气正处乍暖还寒之际,冷暖空气交替,在健康养生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。

饮食:少酸多甜



春天肝气旺容易伤脾,此时,少吃酸味可以防止肝气过旺,甘味食物可以滋补脾胃。

但,此“甘”非彼“甘”,它不等于甜味食物,而是具有润燥特点的一部分食材。在此,首推的是山药和大枣,用来熬粥再好不过了。

另外,现代人由于运动少吃得多,肠胃有大量油脂包围,故应饮食清淡,多食膳食纤维以清解里热,如荸荠,芹菜,荠菜,莴笋,黄瓜等。



起居:早睡早起



惊蛰前后阴寒之气渐降,阳气升发,人体血管舒张,流入大脑的血供较冬季减少,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减弱,致使春困扰人。

很多人认为多睡可以解乏,但结果往往是越睡越困。这是因为,过多的睡眠不能顺应春季特性,反而会抑制阳气升发,加重春困。

春天应早睡早起、多伸懒腰,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,全身肢体关节、筋肉得到活动,减轻困意。

穿衣:春捂适度



惊蛰时节仍是忽冷忽热,早晚温差偏大,民间常用“春捂秋冻”的方法防病。但多数年轻人认为自身火力壮,可抵挡外邪入侵,早早穿上了单衣;老人、儿童则多“春捂”捂过头,反因大汗淋漓而感冒。

其实春捂最该适度,最好的办法是:外出携带薄外套,根据温差变动,随时增减衣物。另外,年轻人不要过早露出脚踝,防止风寒湿之邪过多地从脚踝处随经脉侵袭人体,而造成人体各处关节的酸胀疼痛不适。

当然,春捂也是有时间性的,当气温持续稳定在15℃左右的时候,可以适当地减少衣服,结束春捂。



惊蛰吃什么好?



惊蛰乍暖还寒,春季多风少雨,时而也较干燥,人们常有口干舌燥之感。我国民间有“惊蛰吃梨”的习俗,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。梨的吃法很多,比如生食、蒸、榨汁、烤或者煮水等。

不过注意梨子性偏寒,老人一次别食用过多,否则反伤脾胃。脾胃虚寒及血糖偏高之人,也要少吃生梨。干咳少痰之人较适宜,可选食莲子、枇杷、罗汉果等一起吃以缓解症状。咳嗽痰多并且白色稀痰的人,尽量不吃。

“抗菌”食品

惊蛰以后,气温回升,细菌、病菌等微生物活力增强,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,宜常吃点清热解毒的“抗菌”食品。比如大蒜、大葱、绿茶、香菇等,它们大多享有“天然抗生素”之美誉。

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,芥蓝、西蓝花等新鲜蔬菜和柑橘、柠檬等水果,富含维生素C,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。

胡萝卜、菠菜等黄绿色蔬菜,富含维生素A,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,有助于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,可适当多吃。



伴随着春雷的打响,荒芜冬季的倦怠和晦涩也随之结束,整个人间迈向生机勃勃、风光旖旎的春季。

而雪融草青以后,鲜花、喧闹、平安也一定都会纷至而来。